對於台北「北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
筆者記得就讀淡江大學期間,每回遊子返鄉,當時的菁菁學子背着行囊,一路從指南客運延平北路站牌,不經意經過北門,到台北車站旁台汽客運西站,趕搭夜車回高雄。
2014年11月底台北捷運松山線通車,北門站由日商「前田」MAEDA負責施工,而高雄捷運CO2區段標同樣由MAEDA承攬。
2008年高捷通車後,十多位昔日高捷CO2標JV團隊夥伴們,陸陸續續離鄉背井,來到台北打拼。
感謝舊日工作夥伴們多年來的辛苦和努力,英雄無名,為台北城市交通建設貢獻心力,謝謝你們!!!!!!!!
- 臺北建城 巖疆鎖鑰
話說臺北城建城歷史,1881年開工,1884年(光緒十年) 竣工。
臺北城座落在艋舺和大稻埕之間,北門乃臺北城正門,名「承恩門」,十分封建的名稱,表示遙望「皇城」北京承受皇恩,城門上懸掛題有「巖疆鎖鑰」四字橫額,是通往大稻埕的大門。
前清台北府官署衙門沿撫臺街(現延平南路)一帶佈設,至今已歷經130年風霜歲月。
當時,正值清、法戰爭期間臺北城由最高的行政長官台灣兵備道劉璈負責督工興建,次年戰爭結束,台灣「獨立」建省。
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北門舊照 《台灣諸景寫真帖》 |
「巖疆鎖鑰」城門橫額 |
當時,正值清、法戰爭期間臺北城由最高的行政長官台灣兵備道劉璈負責督工興建,次年戰爭結束,台灣「獨立」建省。
劉銘傳出任首任台灣巡撫,劉氏在大稻埕實施諸多現代化的建設,計畫將大稻埕打造成貿易港。
先祖 鄭超英(出生於福建泉州永春,本籍泉州南安),當時於台灣道劉璈麾下道標營任千總乙職,從事砲臺、城廓等近代化基礎建設,想必為臺北建城供獻出一己之力!!!!
1890年,鄭超英官拜安平水師副將,後參與台灣民主國抗日戰爭,為國捐軀。
- 甲午戰爭 割讓臺灣
1894年(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清、日因朝鮮問題,「甲午戰爭」全面爆發。清國敗戰,在日本山口縣馬關港「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歲次乙未,日軍發兵攻佔台灣,「乙未戰爭」爆發。東亞第一個民主國家「台灣民主國」成立,發表「獨立宣言」。
5月29日,日軍在澳底(現新北市貢寮區)登陸。
日軍進台北城想像圖(今北門內博愛路) |
此時,臺北城內亂兵、遊民則伺機四出騷擾劫掠。辜顯榮和士紳商賈迎接日軍,辜帶領近衛師團統帥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由北門進入臺北城。
6月17日,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臺北城舉行始政式,正式宣告日本開始進行對臺灣的統治。
辜顯榮是福建泉州永春移民第二代,出生於鹿港,據說係因不見容於鄉里而浪跡於台北,當苦力、轎夫。辜氏自帶領日軍進入臺北城後,由默默無名邁向平步青雲坦途,其子孫三代榮華富貴。
辜顯榮是福建泉州永春移民第二代,出生於鹿港,據說係因不見容於鄉里而浪跡於台北,當苦力、轎夫。辜氏自帶領日軍進入臺北城後,由默默無名邁向平步青雲坦途,其子孫三代榮華富貴。
反觀鄭超英抗日為國捐軀,其後人為避禍只得隱姓埋名,天地不仁、不勝唏噓…
- 捷運通車 東西平衡
日本殖民政府始政後,建設重心仍在臺北城,「城北」大稻埕並無宏偉的官方建築和寬闊道路,但大稻埕人憑著賺錢本事,打造不少「大正洋樓」,而且建築物外觀刻意營造出「台灣風格」,展示「大稻埕本色」。
現今迪化街、延平北路一帶,還留存不少這種獨有的台灣特色舊建築。
1920年代,大稻埕是非武裝抗日運動的發源地,台灣文化協會本部、台灣民眾黨本部均在此,蔣渭水在「太平町」(今延平北路)執醫的大安醫院,便是抗日革命的根據地。
「台灣新文化」的萌芽、生根、茁壯,無論是新文學、新美術、新戲劇、新歌謠,都與大稻埕息息相關,百年來大稻埕引領風騷,如今風華漸漸老去。
近期捷運松山線的通車,似乎象徵著平衡現今台北市東西區發展的新契機。
然而當初日商「前田」MAEDA競標松山線工程,可曾估算北門站下竟然掩埋著前清劉銘傳建設遺蹟???
台北捷運蘊藏前清歷史遺蹟的北門站竟由日商負責施工,是無心插柳???
還是造化弄人???
亦或是冥冥之中,因果業力自有定數???
亦或是冥冥之中,因果業力自有定數???
佛說不可說,不可說…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