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義兄問我姓和名,花亭結義改姓洪-府城東寧王國陳永華參軍故居(黃蘗寺遺址)探訪

Robert Mc Yang 覺得很有成就感──台南公園325
“義兄問我姓和名,家居原住木楊城,松柏林裏金娘母,花亭結義改姓洪”。相傳係「天地會」成員互問姓名的詩句。
「天地會」又稱洪門,與袍哥會、青幫為清朝三大秘密結社,主要活動福建、廣東、湖廣等地區,後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清末革命黨為推翻滿清,亦參與其中。
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傳聞不少國軍均有「天地會」、「三合會」身份。1949年後,香港三合會組織的兩大龍頭大佬皆有中華民國國軍將領軍階。
革命黨陶成章之著作《教會源流考》中述:「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塗炭,又結秘密團體,以求光復祖國,而洪門之會設也。何謂洪門?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取以為名……始倡者為鄭成功,繼述而修整之者,則陳近南也。」以「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簡稱「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復明,故稱「天地會」。

觀旅局17台南公園-優選_燕潭春曉_19920320_吳明方
臺南公園之所在地,據文獻記載,乃東寧王國諮議參軍陳永華閣下府邸。
日治時期,成為臺灣第三座現代化公園,還身兼熱帶實驗林任務,而今則是擁有臺南最多珍貴老樹的所在地。

1674(明永曆27),清康熙13年,爆發三藩反清事件。東寧王國國主延平二王鄭經響應耿精忠邀約,率領臺灣大軍赴廈門加入三藩聯軍。
坐鎮臺灣的總制陳永華參軍,高舉反清復明大旗成立「天地會」,金庸大師所著歷史武俠小說大作「鹿鼎記」,將陳永華參軍描繪成鼎鼎大名的總舵主陳近南。
台灣歷史小說大師陳耀昌教授一再叮嚀,切勿以訛傳訛!!!!!!

日治時期臺南公園燕潭舊照

燕潭北邊疑為天地會誓盟處,727日在「紅花亭」歃血為盟、開山立堂,所謂「紅花亭」可能就位於臺南公園裡燕潭與蓮花池間的草坪。

台灣首廟天壇武聖殿祀奉文衡聖帝

以天為父,地為母設立天地會,誓盟壇上的監盟神明,即為現今供奉在天壇二樓武聖殿的關帝爺。
據文獻記載,天壇於71年增建偏殿時,迎奉原黃檗寺奉祀之關帝爺、文衡聖帝聖像。

台灣首廟天壇二樓武聖殿

往東五百公尺處,是當年的陳永華府邸、黃蘗寺,位在大北門外,約在現小東路與北門路路口之東北側,日治時期被拆除改建為鐵路倉庫。

小東路地下道東北方據傳是陳永華故居地

現今,公園裡的草坪成為歷史場景,此地鬱鬱蒼蒼的一株百年大茄苳樹,守護著當年傳說中的「天地會」聖地,一縷思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生…..

黃蘗寺遺址約在小東路與北門路路口東北側

乾隆初年,臺南舉人陳輝登「大北門」,黃昏時分佇立於城樓上,向北遠眺,吟詩〈鎮北門晚眺〉,描述二百五十餘年前該處情景︰
煙籠竹樹接沙洲, 夕照橫波海氣浮,樵子唱回雲影路, 戍人吹動角聲秋。
僧歸廢寺鐘常寂, 燕喜澄潭水不流,觸目郊原多景象, 迷離草屋起重樓。
詩中的情景就是現臺南公園周遭景色,「竹樹」與「沙洲」是東北方向的開元寺,原是鄭經所建的北園別館。別館後不遠處是一大片海濱沙洲,沙洲邊當時乃由陳永華開闢的鹽田;「海氣浮」則是不遠處的「洲仔尾」當時沙洲尚未陸浮,可以看到臺江內海在夕陽下的波光粼粼。

日治時期台南城位置與現況地圖套匯,
現小東路地下道位於原大北門遺址

「廢寺」即是指「黃檗寺」,當年是陳永華府邸,改朝換代後改建為寺廟,乾隆初年建築老舊失修,瓦老牆傾。
「燕喜澄潭」所述就是公園裡的蓮花池,古稱「燕潭」。

日治時期臺南公園燕潭地圖

1688(清康熙二十七年)左營守備孟太志捐款興建寺院;清乾隆四十年間,黃蘗寺方丈不慧大師與臺灣知府蔣元樞私交極好,當年福建總督追拿天地會不慧大師,不慧大師得悉遂將天地會所藏的盔甲、糧餉、武器等焚毀,將其窩藏反清資金(傳有「黃金」大筆),交予蔣知府,請蔣公子造福黎民。不慧大師被押至北京斬首,黃蘗寺在乾隆年後遂寂寥與荒廢。
連橫著《雅堂文集》〈書黃蘗寺僧〉一文中,記述身懷上乘武功的黃蘗僧不慧和臺灣府知府蔣元樞的交往,及反清復明事跡敗露後,從容赴刑場的舊事。
黃蘗寺僧之後百餘年,傳說,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曾兩渡臺灣,目的在尋訪、連結這些反清地下組織。

梁任公(梁啟超,號任公)於所著《仁學》
,初題『臺灣人所著』

百日維新要角梁啟超(字任公)1911年《臺灣雜詩》有一詩懷念譚嗣同:「西北濤頭起,故人曾獨來」,任公自註:「死友譚壯飛(按,譚嗣同字復生,號壯飛)於甲午前後曾兩渡臺,欲有所建樹;不得志而歸。其所著《仁學》,初題『臺灣人所著』。」(一○三年六月十日《中華副刊》〈譚嗣同兄弟和台灣〉)
難道,譚嗣襄到臺灣,冀圖「有所建樹」,兄弟二人是懷抱希望在臺聯絡反清復明的祕密組織????譚家兄弟「有所建樹」的構思,其來有自。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絕命詩《獄中題壁》

譚嗣襄於光緒十五年依臺灣道唐景崧於臺南辦盬務,落腳府城。對照黃蘗僧和臺灣府知府蔣元樞的交往,乃至反清復明事跡敗露後,從容赴刑場的舊事,這兩樁歷史事件似有連結,並相互佐證。
1885(光緒十一年),劉銘傳任首任臺灣巡撫,唐景崧任臺灣兵備道,推動洋務運動建設臺灣,廣招天下人才。1888年秋,經唐景崧引薦下,譚嗣襄赴臺灣任職。
劉銘傳委任譚嗣襄為臺南府鳳山縣鹽務,不僅負責徵收鹽稅、規劃土地、治理河道、疏濬水路交通、防旱治澇……
相當於現在打狗(鹽埕???)地區的稅務、地政、交通兼水利等局處主管。
原來唐景崧和譚家乃是姻親關係,譚家二小姐譚嗣淑下嫁予唐景崧之弟。

唐氏在將臺灣道任內,組「斐亭吟社」,閒暇時邀請同僚、下屬舉行詩文酒會。
先祖 鄭超英時任臺灣兵備道轄下道標都司,譚嗣襄在臺期間曾參與唐景崧主持的“ 詩鐘之會”,唐景崧編錄《詩畸》卷五、卷六《分詠格》收譚嗣襄著詩作十三聯。

台南鐵路地下化北段工程211標開工動土典禮假位於小東路地下道北側的原台鐵員工宿舍舉行,
經筆者探訪之下,該處竟是東寧王國總制陳永華參軍閣下之故居黃蘗寺舊址。

台南鐵路地下化211標小東路地下道
(原台南城大北門位置)

筆者外祖父姓洪,家宅位於總爺老街,係在主祀國姓爺朱王爺三老爺宮廟口講古的說書人,家母就讀於臺南公園旁的公園國小,筆者少小離家老大回....
穿越時空三百五十年,因緣際會,筆者竟與陳參軍閣下產生連結,在第四度空間與陳參軍閣下相遇,難道正如佛家所言的,一切的偶然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六合境柱仔行全臺開基永華宮
祀奉東寧王國諮議參軍陳永華

先祖水師副將鄭超英,號拔甫,陳永華參軍字復甫,不知是否是先祖留下的達文西密碼,留待後世子孫一步步解密???
先祖乃國姓爺後人的謎團…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涓涓溪流碧波蕩漾,潺潺流水源遠流長-二贊行溪開發與先民拓墾的故事

二仁溪發源於高雄與台南交界的分水嶺南側,西南流經內門、田寮、阿蓮等區後,沿著高雄與台南市的市界一路向西,最後在茄萣鄉與灣裏部落間流入台灣海峽,幹流長度約65公里,流域面積350平方公里。
二仁溪係台灣最早被先民開發拓墾的流域之一…


1624~1625年荷據時期,「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為經營東亞地區的轉口貿易,曾派員測繪「澎湖島至大員島、魍港、堯港等地之海圖」在該圖堯港北邊繪記有個溪口,該溪口即二層行溪的溪口;
「十七世紀熱蘭遮市等圖」即在鯤身沙嶼的東南繪有溪口,記該溪名為清水溪(de Verse Rivier,英文意思:the Fresh River(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臺南市政府),江樹生教授認為當時係因為荷蘭人從熱蘭遮城載水桶至當地裝運新鮮飲用水而得名。

據東印度公司資料記載,1650年左右,當時台南地區早期開墾的耕地其中之一,即位於二仁溪南岸,是福佬拓墾該區域最早的文獻紀錄。
明鄭東寧王國時期 ,二仁溪稱之為二贊行溪,清咸豐同治年間改稱二層行溪,民國49年省政府改稱為二仁溪。由於行政區域的調整、河道的變遷及地理上的關係,使其成為今日高雄市及台南市的自然界河。
二層行溪一直是南台灣的重要流域,扮演著沿溪流聚落灌溉、水源和運輸功能,並非純粹的天然邊界而已(現今仁德區的二層行昔日即是渡口);清領時期因族群關係、地域意識、利益衝突,而引發械鬥的動亂,迫使清廷數次調整行政區域,二仁溪乃成為府城與鳳山縣之分界溪流。

二層行庄與二層行溪,首見於清高拱乾撰台灣府志記載。

明鄭東寧王國時期,為軍隊兵馬糧草所需,屯田開墾面積擴大,因此留下與兵營相關地名,如蘇左協陂、北嶺旗陂、援剿(即燕巢本名)。為了增加糧食的生產,除了軍隊開墾之外,也鼓勵文武官員、以及百姓開墾。
例如參軍陳永華在今湖內區招民開墾,而留下參軍庄庄名。此外,寧靖王朱術桂也在湖內竹滬一帶墾殖,寧靖王死後將墾地分予佃戶,當地人建華山殿祭祀以感其恩德,尊稱寧靖王為「老祖」。
東寧王國統治時期,承天府南北設立兩個縣,北為天興縣,南為萬年縣。根據戴文鋒教授的考證,萬年縣的縣治在二仁溪北邊,現今之台南市仁德區的二仁里(萬年縣治所考辦,臺南縣政府,戴文鋒,民國989)20081214日,台南縣府於清王宮前公園設立「萬年縣治紀念碑」。此處過去曾為萬年縣行政中心。

萬年縣治所考辦(臺南縣政府,戴文鋒,民國98年9月)

有關福佬先民墾拓台灣的歷史,其中寺廟的興建往往和土地的開發及聚落的形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通常移民在歷經渡海風險平安上岸後,每到新的一個地方落腳開墾,面對天災、原住民衝突、庄頭械鬥等生存壓力,往往由家鄉攜來之神明香火,供於家中或公厝作為護符,保佑開基順利。
先民們在生活逐漸穩定下來後,便搭建家祠或家廟供奉庇蔭的諸神菩薩。待開墾略有規模,庄社亦逐漸形成,原先供在小祠中的神明、偶然拾得海上漂流之神像及香火,輔以顯靈事跡,而後由鄉民聚資建立較具規模的廟宇加以奉祀。
聚落的社會交流往往以廟宇為中心,因為祠廟的財力和空間配合宗族力量,支助著地方文教活動的推展。

康熙台灣嶼圖已標示「二層行」與「二層行溪」(國立臺灣博物館)

二仁溪流域的福建移民,主要來自漳州與泉州。觀音、玄天上帝、保生大帝、媽祖、王爺等神明成為重要的民間信仰。
如內門紫竹寺、大崗山超峰寺(主祀觀音)、歸仁區仁壽宮(主祀保生大帝)、武當山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茄萣金鑾宮(主祀媽祖)。
二仁溪上游的內門紫竹寺位於高雄市內門區,建寺超過三百年,主祀觀音佛祖,是全臺觀音信仰的中心寺廟。據廟史記載,1663年明太僕寺卿沈光文逃入羅漢內門,結茅為僧,奉祀觀音。內門有七星墜地的傳說,建有七星塔以強化寶地的信心,紫竹寺以全台宋江陣表演競技中心聞名。

內門紫竹寺《南海慈航》匾(光緒十一年 道標都閫府鄭超英敬獻)

二仁溪中游(阿蓮)大崗山超峰寺,供奉觀音菩薩,乃國家二級古蹟。1665(明永曆19),明末遺臣逃禪沈光文居士所建潛心靜修之精舍,名曰「普陀幻住庵」,就是後來的「超峰寺」。「大崗山派」係學界公認台灣佛教四大法派之一

大崗山超峰寺《慈雲遠播》匾(光緒十一年 道標都閫府鄭超英敬獻)

歸仁區武當山玄天上帝廟,是台南地區歷史悠久的玄天上帝信仰中心。
二仁溪下游以王爺的信仰最為著名,二層行清王廟(主祀延平王國姓爺朱府大千歲、謝府二千歲、清府三千歲),當時為避開反清復明之嫌疑,故廟名訂為「清王廟」。灣裡萬年殿(主祀五府千歲),據載殿內供奉對岸飄來的王船,燒王船信仰與王爺廟關係密切。

二贊行溪拓墾先民們捍衛家園、抵禦外敵的英勇事蹟, 可歌可汔...
據《台灣通史》(4獨立紀)記載,抗日義軍統領鄭青受黑旗軍劉永福招安,組織地方團練加入1895年乙未抗日義軍行列,在二層行抵抗乃木希典的第二師團,日軍難越雷池一步。
但筆者深信,鄭青係受先祖 水師副將鄭超英之託付,基於愛鄉愛土的台灣民族意識,與太爺庄的蘇家子弟組織義軍,在二層行溪兩岸共同抵抗日軍侵略行動。
18951011日,由由師團長乃木希典中將率領的的第二師團主力在枋寮登陸。鳳山縣城(今高雄市鳳山)、打狗港輕易地落入日軍之手。乃木接獲「八重山」軍艦轉來軍部訓令,須在21日以前進抵二層行溪一線的計劃。乃木以優勢兵力,攻佔鳳山以北的楠仔坑、橋仔頭街、阿公店街、路竹、大湖街。

南征軍臺南攻擊之圖-日本浮世繪版畫

20日上午六時,日軍第二師團主力向二層行庄出發,鄭青所部義軍結合數百名二層行庄民及太爺庄蘇家子弟向推進至二層行溪的日軍進行數次襲擊。
據洪棄生纂《瀛海偕亡記》(卷下) 所載,一直到劉永福阿婆仔浪港後,鄭青所部義軍方頓入大崗山地區進行游擊作戰……

過去充滿豐富文化底蘊的溪流,曾孕育先民們辛勤拓墾的歷史,為了工業開發竟一度變成了台灣最骯髒的排水溝...
民國83年間,因廢五金工廠排放污水二仁溪遭嚴重污染,一條河流從清澈變得混濁相當容易,但要從髒亂、污染回到昔日的潔淨,卻是漫長等待的復育過程。
經過當地社區組織長期致力於紅樹林及彈塗魚復育工作,家園回來了,健康的環境終於綻露出一絲的曙光。

珍古德對二仁溪復育成果表示肯定(高雄市政府)

國際知名保育人士珍古德博士曾參訪二仁溪生態復育區,珍古德對二仁溪濕地的生態復育成果印象深刻,珍古德表示當地社區組織的保育行動是二仁溪生態復育計畫成功的關鍵因素,只要我們給大自然機會,大自然就有自行復育的能力。
在二十年時間裡,二仁溪逐漸回復到過往的清澈,對於台灣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的課題,二仁溪復育所得到的啟示,值得眾人反思。
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無價,不是任何的財富可以替代。